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4

[转载]伊人访谈录

本文是对一名图书馆员的访谈,多年前在网路上看到,来源已不可考
伊人访谈录
因采访对象不愿意透露个人姓名及地址,现均隐去。采访对象姓名以伊人替代。
笔者:虽然咱们相识也很多天了,但我对您的个人经历也不是特别清楚,如果不介意,请介绍一下您的个人情况好吗?
伊人:好的。我是因为小时候打链霉素致残的。第一次考大学,分数都够了。因为听力残疾,他们没收我。是我第一次想“走”。第二次是在家人的“威逼”下高考 的,没有想到只突击了几十天,竟然以高分录取了。如果不是英语拉了后腿,考北京大学都不成问题。还是因为听力残疾,大学毕业后没有人肯收我,折腾了三个 月,那是我第二次想“走”了,也绝食了三天。我想谁收留了我,就终身为他效力。后来还是父母的单位勉强收了我,也不让我上讲台,就把我塞在图书馆里。当时 这破馆只有五个老弱病残,工作状况不用提了。我学习的专业是汉语言,对于图书馆专业也是外行。他们不给我进修的机会,我只好自己瞎摸。十几年来也摸出点门 道。
笔者:对图书馆管理工作我也是个外行,和您刚开始到图书馆工作一样。您现在已经是内行了。请介绍一下您所在的图书馆主要工作流程。当然目的也是叫不了解你们的读者进一步了解,不理解你们工作的读者有个正确认识。
伊人:所谓图书馆,就是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文化场所。图书馆工作就是管理好文献信息资料,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料借阅需求。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包括采 编、典藏、流通服务、参考咨询等。采编就是从各种渠道收集文献信息资料,将其按图书馆的管理要求进行编目加工;典藏就是收藏;流通服务就是一般借阅服务; 参考咨询是专门为“高级读者”提供的资料查询服务。
这几项工作中,典藏和一般的物品管理一样,只要针对文献载体的形式(纸或非纸)进 行相应的管理就行了;流通服务也只要本着对读者的爱心、根据相应的规则就能做好; 参考咨询实际上是文献阅读服务,需要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能胜任;关键在采编,这一工作被称为图书馆管理的中心环节,这是图书馆对文献进行管理并使之产生最大 的服务效用的基础性工作。
采:不仅指采购,还包括访求;大型图书馆专设有采访部,职能是根据图书馆的收藏宗 旨从各种渠道收集文献信息资料。
编:就是编目 加工,就是把文献信息资料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成有利于管理的图书馆藏 书。在中国,文献编目是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按《文献编目规则》编制目录、按《中国机读目录格式(CN-MARC)》进行计算机编目、根据 具体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主检索点编安放排列序号、加盖图书馆财产标记的一系列工作。
采编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比较高。
笔者:从这些专业术语掌握的熟练程度看,您的确对管理业务非常熟悉。那么您又是怎么使这些堆积如山的图书听命于您的使唤呢?
伊 人:分类是文献信息管理的基础,我们依据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编制的,每十年修订一次,现在通用的是第四版。它实际是所谓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的分类学反映罢,还挺具有“中国特色”的。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大部类,并选用汉语拼音字母来代表相应的二 十二大类,大类内又用阿拉伯数码按级进的方式来表示相应的类别(有点象DOS下的树型目录)。
我们所谓的分类就是根据文献的内容将其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相应的类别对应起来 ,用来标示文献的类别。总计有四万多个的类别,背起来蛮好玩的。一般我们要背到二级类,并掌握查找方法,才能在最短时间内为文献定类。所以文献分类要求知 识面广而且专,并掌握一定的科学归纳方式。如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没有一定的了解,还真的玩不转呢。同时还要对各学科的体系有所涉猎,才能对文献进行准确 的定类。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也是很好玩。它只有22个基本大类,只用得到22个字母,居然选了容易误解的I和O,分别代表文学和数、理、化。由于国内图书馆已沿用了三十多年,改起来很麻烦,只好将旧了。但在计算机管理的今天,实在叫人哭笑不得。
在A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原来是1、2、3、4分别代表马恩、列、斯、毛著作,5代表著作汇编,7代表各人的传 记,8代表学习和研究,没有邓的。邓的著作是归到D2-0类的“党和领导人著作”中。但进入八十年代,读者都本能地到A类去找邓的著作,只好把邓的著作也 归入A类。怎么归呢。用6就要打破整个分类体系,只好在代表毛的4中取下位类49。当主编刘湘生来昆讲学时,我问他,再出一个这样的人怎么归类?答 曰:“499。”就是再向下取类了。我们一般把上位类理解为父类,下位类理解为子类。这里面的无奈和幽默你能理解吧。
《文献编目规则》是编制文献目录所依据的国家标准,也就是体现在单种文献本身(包装、封面、书名页、版权页、序言、后记、正文)的文献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 征用全国统一的格式、项目、符号记录下来。因为这项工作需要对文献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准确的记录,不等于一般的抄写,我们管这项工作叫做著录,实际上也是一 种创造性的劳动。
《中国机读目录格式(CN-MARC)》与《文献编目规则》是对应的,国内所有的图书馆管理软件都要求采用这一格式对文献进行统一的著录。二者 都是著录,只不过一用计算机一用手工,一个快速而高效一个已将淘汰。除了换个工具,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当然著录人员就得会用计算机了。嘻嘻,单纯的打字 员是干不了这个工作的。
不过,因为MARC格式是统一的,文献在出版之际即可配上相应的机读目录,到各个图书馆只要上装数据并作相应修改就行了。北京图书馆有得卖,每 年要一万多元,我们这些小馆买不起,只好自录了。四川某书店反应快,在他们的网站上提供免费的新书MARC数据下载,但目前因为拆扣少,大多数馆长不肯向 他们进书。而新华书店呢,当老爷惯了,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新华书店再不改,总有一天它最大的客户群会改向四川某书店进书的。这是大势所趋。
笔者:您对图书管理工作如数家珍啊。由此也说明您为图书管理工作付出了很多辛劳。每个人的工作中都有烦恼,那么您的“瓶颈”主要在那方面呢?
伊人:既然得自己录,那么就得有既懂图书馆管理又会计算机操作的录入人员。目前各图书馆缺的就是这样的人。它实际上对图书馆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可惜的是,社会上以及相关的领导,都认为图书馆管理可有可无,清闲得很。因而全国图书馆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手工管理阶段还可混混, 信息时代那些照顾对象们就令人头疼了。不好意思,本人也是个照顾对象,一级听力残疾。照顾对象们被照顾惯了,不思进取,等着有仙人来帮他,很多人连26个 字母都搞不清楚,真是无奈。本人当初纯粹是自己吓自己,以为会被社会淘汰,屁颠屁颠赶着去学计算机,结果是活该倒霉,弄得骑虎难下、焦头烂额。
可是工作总得做,以我馆为例,十多万册藏书我一个人哪能录得完。可是我们的其他正式工呢,图书馆的管理知识他们本来就懂得不多,再叫他们玩计算 机,我成天还得给他解释什么大键盘小键盘,你说烦不烦?我们还用实习生来帮助录入,这些家伙打字是没说的,可就是不懂图书馆管理,又得教他这些。刚带得有 点门道了,因为不能留人家,只好放人家去谋生了。又换人,又重来。一年下来三四拔考官就这么反复地考着我,考得我着三不着四的。不过还好,两年下来,已录 完一半了。现在我们这里能干的全是临时工,连我自己都以身为正式工为耻了。
学校要搞装修,要找邓的“三个面向”的手迹挂在大楼上,找我的时候只说要找八几年的报纸,不说目的,我就看着他们刨报纸,刨了半天,也找到题词发表当日的 报纸,结果都是只有报道,没有手迹。这时我才知道是怎么回事。接着领导就责备我为什么不收集艺术手迹。天,我们馆的主藏书是经济书啊,买艺术书的经费卡得 死紧,我那敢专门去买这类文献?而且曾经打过购买报告不是被退下来了吗?当时我就是有十张嘴也跟他们解释不清。急中生智,跑进资料室里捧出一大本《教师百 科全书》,赫然有邓的手迹。馆长立刻抢过去,然后又没我的事了。
笔者:现在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你们图书馆有什么新的变化?
伊人:随着互联网的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出现了新的服务部门:电子阅览室。它和一般的计算机机房差不多,可以上互联网冲浪,但主要还是用于阅读图书馆收藏的光盘资料。虽然网上信息多,有的东西还是没有在网上发布。这些光盘资料是不能借的,只有在室内阅读。
笔者:电子阅览室又是怎么服务读者的呢?
伊人: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服务部门一般是免费的,最多收点办证费。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电子阅览室却是收费的,特别是能上网的电子阅览室,上网费总得出吧。无形中电子阅览室成了图书馆这一清水衙门的创收部门。所以有点条件的图书馆都争取设 立了电子阅览室。为了防止读者乱用机子,所有的读者用机都装了“看门狗”之类的还原卡。在我们这个学校图书馆,来电子阅览室的读者,多半对游戏和影视光盘 感兴趣,再不就是我们校园网上聊天,既幼稚也很可爱。当然也有阅读知识性光盘的,但极少。大学里的电子阅览室也是如此,只不过聊天成熟点罢。没事都要学习 的人,全国怕没有多少。可以讲,电子阅览室和网吧也没有多大区别。
电子阅览室的管理有设备管理、读者管理、光盘资料管理。设备管理就是管机房。光盘资料也是按照采编部门处理好的方式和图书一样归类编目排架管 理,只是文献的载体由纸变成的非纸。读者管理也就是多了个电脑使用辅导罢。如果你不想成天没事修机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教读者学会使用电脑。
说来好笑,本来读者辅导也是图书馆的一项基本服务项目,但一般的文献流通部门都没有多大的耐心,巴不得没有人来借书。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电子阅 览室的读者辅导却做得挺好的。我们馆就好玩得很,当三四年级的学生忙着自考、毕业等事不来玩时,我们就赶紧开座谈会,请一二年级的学生来了解电子阅览室。 但我们还是顾及社会效益的,每晚开的八点,周末最多开到晚十点。
笔者:电子化管理已经替代了很多领域的手工操作,你们图书馆革新了吗?
如今电子化管理已经渗透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图书馆也不例外。但因为图书馆管理本身的复杂性,适用的图书馆管理软件都价值不菲。最少的也要上万元。别的 软件可以用盗版的,这种软件用了盗版的就很难用了。我这里的NT、98、XP全是盗版的,只有图书馆管理软件和瑞星是正版的。用瑞星是必需的。图书馆管理 软件的开发者,必须既懂图书馆管理又会程序设计,设计出来的软件才好用。普通的程序设计员还真的弄不好这些事。说来好笑,我们学校也开得有计算机专业,每 年教师都安排学生来调查要给我们设计软件。第一次来我还很高兴,心想这样我就不必为买软件发愁了。结果四五年去了,没有那个人搞清楚我们要的是什么样的软 件,当然也没设计出来。我们目前用的《金盘图书馆管理软件》是花四万元买的,已经用了两年多,性能还是不错的。
同理,管理图书馆应用系统的人,也必须既懂图书馆又会计算机技术,最好能懂一些程 序处理,能根据本馆需要做一些小改动。我本来是学汉语言文学的,被迫改行从事图书馆工作,勉为其难学会了计算机操作,再叫我去学什么程序、网络,真是要 命。好笑的是,图书馆工作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是越来越强了,能做这种工作的人还不愿意干呢。因为社会的偏见太恐怖了。我要不是耳朵不行,打死也不干这种吃力 不讨好的工作。真正爱这一行的人我还没有见过,敬业者我算其中一个吧,这一行多的是混日子的人。现在,帮我管网络和设备维护的是临时工,帮我录入书目数据 的是临时工。其他正式工干什么?只能贴贴条形码罢。一个人如果没有危机感,你再怎么逼他也不肯上进的。
去年,领导给了我一个正式工助手,还不到三十呢,我带了他三个月没有一点进步。反是另一个临时工,快五十的人了,原来只是帮着做些文献加工的 事,她做完她的事就自己拖把椅子坐在旁边看。我急了就让她来试着录,如今她已能独立录入简单的文献数据了。那个不长进的正式工,我只好请他去拿扫描枪了, 到现在他还没有一点觉悟的样子。当然,他的工资和我差不多。所以我其实是很傻的。
笔者:比较适用的软件有吗?
伊人: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图书馆管理软件还是有的,怎样选择适合本馆的应用软件呢?我以为除了考虑是否兼容MARC格式、界面是否友好、切换是否方便以及安全性外,还要考虑检索点设置的自主性和数据输出的自主性。
检索点是计算机编制的文献目录中,用作检索标识的名称、术语、代码或编号等。不仅可选择题名、责任者名、主题词、分类号、索书号,还或选择出版社、 ISBN、典藏库室、丛书、汉语拼音等。只要需要,每一个著录的的项目都可以用作检索点。如果用户不能自主设置检索点,系统就必须设置大而全的检索点。但 每个图书馆的特性是不完全一样,大而全的检索点不必要还占用系统资源,甚至占据操作窗口影响操作;检索点太少又十分不方便。所以用户一定要能根据本馆特点 自主设置检索点。
文献目录卡片的输出全国都是统一的格式,这是没说的。但图书馆还有各种数据表格,这是没法统一的。总不能北京图书馆用什么表格,我们这种小图书 馆也跟着用吧。如果用户不能自主设置数据输出表格,不仅浪费纸张,同样要占用宝贵的系统资源。如果大量的表格不能用系统输出,还要另外用其他软件设置和输 出,同样的数据等于要录入两次以上,起不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用户自主设置检索点和输出格式,虽然增加的用户掌握系统应用的难度。但这些检索点和输出格式一经设置好就可以长期沿用,其间只需要作一些小的调 整。重要的是,自主设置的检索点和输出格式,绝对符合本馆的使用要求。这样,同样的数据,我们只需录入一次就够了。我馆选用的《金盘图书馆管理系统》就是 这样的:检索点的设置完全能满足我们的要求 ,表格输出也很方便,只有小量的表格需要用Word Wps。
笔者:您以上说的很多都是图书馆内部的工作情况。最后咱们转向外部,介绍一下为读者借阅服务的情况,就是您所说流通服务。
伊人:流通服务就是常说的借借还还,看起来简单,做起来还是很好玩的。不是有读者对北京图书馆为读者从书库里取一本书至少要两小时有意见吗?奥妙就在这 里。虽然我没有去 过北京图书馆的书库,但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的一个书海。只有深谙图书馆管理规律的人 ,才能对书库的布局有周密的了解,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目标图书。这里不仅要有文献管理的能力,还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可惜在我们这个倡导“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的国度,服务意识不管在那个行业都不很强。有了服务意识,才能自觉去掌握图书馆的管理规律,才能为读者找到所需图书。很多时候,仅凭业务知识也 不能充分满足读者的要求,这时候就需要业者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了。
有人要借《老残游记》,先来问我,我告诉他书在某书库,因我当时有事走不开,就没有去为他找。结果你猜怎么着?他去书库找了三天,书库的人先答 应帮他找,后来就诅咒发誓说从来没见过这本书。这个要借书的人是有点来头的,他直接去找我们馆长,质问我们为什么不收藏象样的名著?然后馆长就怪我是怎么 收集图书的。我想怪了,一所经济学校,什么人没事研究《老残游记》,把存书都借光了?逼得没法,只好自己带那人进书库,书库管理员还是坚持从来没有见过这 本书,一再强调她已经把整个书库都翻遍了。可是我随眼一瞟,乐了,请管理员看她身后,三四个版本十几册《老残游记》就十分显眼摆在那儿呢。于是要多尴尬有 多尴尬,我赶快跑,让他们自己去调和。
笔者:谢谢您的辛勤工作,也谢谢您接受采访。
2002.5.17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4

Trending Articles